每日新聞報業〈每日新聞、公義時報與宏亞新聞〉全球資訊網

呂小姐今年48歲,五年前診斷罹患左側乳癌,當初診斷臨床分期為第二期,無腋下淋巴結轉移、亦無遠端轉移。經過乳房切除手術,以及術後輔助系統性化學治療之後,病情穩定控制,持續在門診追蹤。今年年初,呂小姐自覺下背及頸椎開始感到疼痛。門診安排骨骼掃描,發現左側薦髂關節處有異常放射活性累積,高度懷疑是骨骼轉移。但是骨骼掃描頸椎處看不出明顯異常,與臨床上頸椎疼痛的症狀無法完全配合。在懷疑頸椎處仍有其他病灶的情況下,醫師幫她安排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電腦斷層造影檢查。

檢查發現,除了左側薦髂關節處,也就是骨骼掃描異常位置,有氟化去氧葡萄糖異常累積之外,在右側髂骨、以及顱底接近頸椎位置,於電腦斷層上看到蝕骨性病灶,合併氟化去氧葡萄糖較高的累積,診斷是多處的骨骼轉移。後續臨床上針對骨骼轉移給予更積極的藥物以及放射性治療控制。

骨骼是惡性腫瘤容易轉移的位置之一。骨骼轉移最常出現的部位是中軸骨骼,包括脊椎、骨盆骨、肋骨、胸骨,有些亦可能轉移到股骨和肱骨等。最常伴隨的症狀是疼痛,也因此臨床上注意到是否有骨骼轉移的可能性。

針對骨骼轉移的偵測,除了抽血之外,最常就是使用影像和核子醫學的檢查。X光是最簡單的檢查,它可以看到骨骼是否完整,但是敏感度較差。電腦斷層掃描可發現蝕骨性、成骨性或混合性骨轉移,且可發現掃描範圍內各器官之轉移情形,但對骨轉移特異性不夠。磁振造影對於脊椎骨之轉移有很高的診斷率,且可診斷對神經壓迫的情形,但對其他骨轉移(如肋骨等)診斷率稍差。核醫科最常使用的是骨骼掃描,可以針對全身骨骼做評估,但是對於骨髓病灶以及蝕骨性轉移診斷率較差。

近來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造影在癌症及其轉移的診斷上,應用相當廣泛。正子造影是全身掃描,對骨骼轉移以及內臟轉移可同時評估。其原理主要是偵測病灶對於葡萄糖的使用程度,而且對蝕骨性骨轉移偵測率高。若加上電腦斷層更可提供解剖結構,協助成骨性骨轉移的偵測。

正子造影具有輕微輻射性,接受一次正子電腦斷層掃描約得到8-10毫西弗的輻射量,皆在安全範圍內。而且,注射入體內的正子檢查藥物氟化去氧葡萄糖,劑量極低(大約10-10公克),半衰期短,短時間內可隨著尿夜排出體外,沒有過敏性,對人體傷害極小。

正子造影和骨骼掃描針對骨骼轉移的偵測有互補的角色。若臨床上症狀與骨骼掃描病灶位置並不相符,可考慮正子造影檢查。2016/11/17(作者:張晉銓/高醫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