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公義時報

以前在電影才能看到的犯罪情節,目前在台灣到處都可以看到;與以前的社會不一樣的,農業社會是飢寒起盜心,沒有飯吃才會去搶;目前的社會有人好吃懶做,以不正當手段獲得不當得利,以便揮霍;台灣的社會變了!

以前受到外來政權統治,台灣人屬弱勢族群,掙一口飯吃都相當不容易,想賣力也沒有錢賺。到蔣經國年代,以獨裁手段保護產業界,犧牲環保、由一般消費者補貼產業界的能源、限制勞工意識等,提升產業界的競爭力,因而出現經濟奇蹟;那年代只要願意拚命工作,不怕沒飯吃,甚至於可以過著穩定的生活。

台灣的經濟奇蹟是一種突然,人民的生活條件跨上一大步,可是文化素養並沒有同步跟進,一般人只是變成一部賺錢及花錢的機器,不像一般文化隨著文明成長的社會,除了一般消費之外,還有文化活動。台灣在經濟奇蹟之後,人的生活就是花錢,但要賺錢來補充財源。

出現經濟奇蹟後的台灣,大家都在花錢競賽,只是一些沒有能力賺錢的人就會想盡辦法用不正當的手段增加財富。對於有第二專長或嗜好的人則還好,因有別的管道使他的生活增加色彩,不會侷限在「賺錢」及「花錢」兩個領域。

筆者有一位朋友喜歡下圍棋,時常晚上十一時才回家,他太太常為這一件事與他衝突;筆者勸她,夫君只是下棋乃是好事,因為他沒有其他嗜好,若是連棋都不下,就會變成一個只是「賺錢」與「花錢」的工具,那將是可怕的人生。

如果只是變成「賺錢」與「花錢」的工具還不嚴重,可怕的是,若是花錢的「慾望」大於賺錢的「能力」那就麻煩,很容易以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不當得利;社會上的犯罪事件就是這麼產生。一個人的「慾望」若與「現實」不平衡,就會出問題。

社會上很多亂源是來自於太大的「慾望」。學佛的目標就是要讓人獲得喜悅,然而要獲得喜悅就要降低「慾望」。原始佛教並沒有吃素,在化緣時獲得甚麼就吃甚麼,沒有挑選的空間;後來傳到台灣、錫蘭、中國的佛教卻要吃素,一般人認為是為了不殺生,事實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以前貧窮年代,葷食不易獲得,養成吃素的習慣就可以降低「慾望」,容易獲得喜悅。相對的,在圖博(西藏)吃蔬菜比吃肉難,吃素反而增加困擾,當地的佛教徒當然不吃素。

顯然的,能降低「慾望」就可以獲得「喜悅」,因為一個人的消費慾望低,又不貪圖美食,當然可以獲得「喜悅」。然而前提是真正的「降低」慾望,不是「抑制」慾望;前者是很自然的使慾望「降低」,後者只是「抑制」了慾望,使慾望潛伏在心中,侵略性由顯性變成隱性,更難以修正。能「降低」慾望的人會相當和善,只是「抑制」慾望的人則相當可怕,因其雖有和善的外表,但潛在的殺氣相當重。

一個人若是只吃素食、菸酒不沾、更沒有工作以外的嗜好,會出現兩種極端;若屬「降低」慾望者,必是善良者,喜歡看到他人獲得喜悅;若屬「抑制」慾望者,則屬相當可怕的人,因為他的慾望被抑制,無從發洩,因而喜歡看到別人痛苦,以此來發洩自己被壓抑的慾望。

生活中如能「降低」慾望當然最好,因它可以使自己得到喜悅;若沒有能力「降低」,就不要勉強「抑制」,否則就會產生不健康的心理。2018/06/11(作者 陳茂雄/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本文同時刊載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scroll back to top

公益看板

  • 高雄‧大社 超峰山 萬覺寺

    高雄‧大社
    超峰山 萬覺寺
    皇 母 大 天 宮

    免費為您消業解惑

  • 台南大智山玄空法寺

    台南楠西
    大智山玄空法寺
    朝陽慈善功德會

    玄空般若 法界開演
    五眼共證 萬劫成空
    原諒別人 就是最大的放生

  • 正德佛堂

    正德佛堂
    社會福利慈善
    癌症醫療基金會

    請大家多唸佛
    積功德、少造業

  • 諾那華藏精舍

    諾那華藏精舍
    一念蓮花全球助唸

    24小時免費提供佛教法寶、為往生者助唸

  • 法藏念佛會

    法藏念佛會
    免費助念、普佛〈誦經〉

  • 花蓮「阿公冰店」

    花蓮「阿公冰店」

    讓軟Q口感在記憶裡飄香

    是我們予顧客永遠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