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聞報業〈每日新聞、公義時報與宏亞新聞〉全球資訊網

民進黨已進行總統初選民調,立委段宜康呼籲,在民調結束後就不要再搞東搞西,必須團結以大局為重,呼籲總統蔡英文和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的支持者們,不管誰勝誰負,都不要賭氣把台灣送給藍營的參選者。結果隨即遭到「英派」網友洗板圍剿,「我是支持蔡英文,不是支持民進黨」。

由「英派」民眾對段宜康的態度,可看出他們表態非蔡英文不投的堅定態度,可是「賴派」的民眾也相當強硬,他們認為蔡英文以獨裁手段搶總統候選人的位子,哪有進入初選之後,還更改初選制度以圖利蔡英文?所以他們也表態不能支持蔡英文。

部分台派人士對「英派」及「賴派」的強硬人士的表現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民進黨內部互相廝殺,得利者是中國國民黨,而中國國民黨會推展親中政策,將使台灣落入中國手中;為了台灣的前途,無論民進黨誰出線都要積極支持。只是從台灣的選舉史來看,政黨只出現小毛病時,這種呼籲有效,若是出現大問題,選民不會接受這種說辭。

其實最先打出中國牌的是獨裁年代的中國國民黨,當時獨裁政權命令國民大會訂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民主體制,民運人士為了促使政治民主化,因而掀起民主運動。獨裁政權當然要抑制民主運動,所持的理由就是「共匪」要打過來了,要大家別鬧,甚至郝柏村還說過「民主擋不了子彈」;只是民運人士完全不理會這種說辭,繼續推展民主運動。

馬英九也打出中國牌,不過與以前獨裁年代不同,他不是主張與中國對抗,而是和解,只是他在連任之後,引起太大的民怨,更嚴重的是,他在黨內掀起內鬥,造成族群對立;他雖然打出中國牌,以「不統、不獨、不武」為基本主張,意圖以和解來緩和對立,只是民眾不理會這一套說辭,還是讓中國國民黨崩解。

政治民主化之後,變成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在搶政治版圖。因兩大黨都屬組織化的政黨,不會過度強調國家定位問題,反而綠色小黨及藍色小黨在搶政治意識的選票,不過沒有顯著的效果,政治版圖還是在兩大黨的手中。深綠及深藍政黨都打中國牌,一個主張「抗中」,一個則走「親中」路線,只是對這些議題感興趣的民眾不多。

由台灣的選舉史可以看出,有些時候中國牌當然會影響選局,但不能左右選局。即使深綠及深藍都打中國牌,也獲得一些選票,但中就沒有機會成為唯一大黨,可見中國牌能影響的民眾有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牌」真的聽膩了,對多數人已無感;一般民眾重視的還是施政的品質,是否能抓住主流民意。

綠營擔心民進黨因內鬥以及政策衝撞主流民意而失去政權,因而積極提出「對抗中國」的主張,希望不讓中國國民黨執政,同時更呼籲綠營民眾,不管「含笑」也好,「含淚」也罷,都應該支持民進黨執政。不過依循台灣的選舉史來看,只要衝撞主流民意,中國牌還是無效。2019/06/13(作者:陳茂雄/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本文同時登載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