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24 |
服務專線
問題諮詢,請撥打以上服務專線。
台灣的防疫由「清零」轉向「與病毒共存」,依專家陳述,只要疫苗的普及率高,加上確診者達到人口的三成,每日確診人數就會遞降,中重症者也會減少,最後演變成「流感化」。顯然的,每日確診人數暴增,可以快速達到最高點,也會很快的達到「流感化」,只是這一段期間,醫療的負荷量相當高,有可能承擔不了。台灣出現了其他國家難以發生的現象,每日確診人數連十萬都難以衝破,所以要達到三成人口確診的目標還相當遙遠,短期內不可能「與病毒共存」。
病毒的特點是不能離開宿主獨立生存,離開人體一段時間就會死亡,然而若是碰到人體,就會快速複製,產生很多病毒,並尋找新宿主。要使病毒消失,其中一個方法是將確診者隔離,其他人就不會染疫,確診者與病毒之間的戰爭,無論誰勝誰負,病毒都沒有機會找到新宿主繁殖,它稱之為「清零」。
抑制病毒蔓延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加強人的免疫力,能殺死病毒最佳,若不能殺死,也要抑制其複製能力,降低其傳染力,最後轉為流感化,它稱之「與病毒共存」。提升免疫力的途徑有兩個:確診者康復後自然增強免疫力,它稱之為「自然免疫」;另一種則是「人工免疫」,就是打了疫苗,使人的免疫力增強。要達到「與病毒共存」需要雙管齊下。
要「與病毒共存」,要先推動「人工免疫」,若是疫苗的普及率不高,貿然推動「與病毒共存」,重症者太多,醫療系統負荷不了,死亡率也很高,所以疫苗的普及率高才能推動「與病毒共存」。早期因為受到中國的壓迫,台灣買不到疫苗,只能「清零」,而且做得很成功,讓國際社會矚目。
若是病毒只出現在台灣,當然可以用「清零」的方法使病毒消失,問題是它為全球性,台灣不能隔絕世界,「清零」不能使病毒消失,況且「清零」的手段就是隔離,此舉將使商業活動萎縮,造成商人不是「病死」,而是「餓死」,所以在疫苗普及率提升之後,轉向「與病毒共存」是必然的。
去年在推動「清零」時,有記者拍的影片在日本網路流傳,讓日本人稱奇,假日在台北鬧區竟然冷清清,捷運車廂空蕩蕩。由於嚴格執行隔離,商人不能做生意,照理說他們應該反對隔離才對,可是他們並不反對隔離,只期待政府能紓困。去年為了「清零」,禁止在餐廳用餐,今年已走向「與病毒共存」,全面開放,連八大行業都不禁,可是餐廳一樣是空蕩蕩,去年民眾被動隔離,今年卻是主動隔離,造成每日確診人數難以衝破十萬人。
去年台灣的「清零」防疫措施若發生在白種人社會,早就發生暴動了,台灣人卻完全配合。白種人較能適應「與病毒共存」,台灣人對「清零」則情有獨鍾,會主動隔離,因而「與病毒共存」的距離還相當遙遠。去年「清零」時,喜歡群聚活動者常促使病毒傳播,因而被認定是害群之馬,可是針對「與病毒共存」的目標上,他們卻是貢獻者。
在「清零」期間,台灣的防疫績效讓全球刮目相看,台灣的地位從國際孤兒演變成大家重視的國家,這一件事使中國吃不消,因而要與台灣別苗頭,台灣正要轉向「與病毒共存」期間,中國卻積極清零,以不人道的手段封城,造成天怒人怨,還拖垮經濟。台灣是有計畫的防疫,中國是與台灣競爭,因而吃了大敗仗。2022/05/30(作者:陳茂雄/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本文同時登載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 . 106年重陽節「幸福久久 樂活三民」敬老活動 10/14起3梯次登場
- . 107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講習會3/28開始報名 歡迎踴躍參加!
- . 「青春105 與台南共舞 」系列活動 讓青少年暑假發展興趣遠離毒害
- . 尋找畢書盡 打卡反毒抽限量公仔! 活動期間自6月1日至6月25日止
- . 讓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多元化 衛福部擬修法 並准兩項免疫抗癌新藥上市
- . 陳菊陪蔡英文搭乘輕軌、聽取捷運黃線簡報 感謝支持區域發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