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碩彥/台北】農業部農糧署表示,114年「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將於明(114)年1月2日開始受理申報,該計畫各項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即農友所稱休耕)、繳售公糧稻穀、自行復耕種植登記及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等措施,每年全國統一於1月受理申報作業,請符合資格且有意願參加的農友,務必把握於明年1月2日至2月8日申報期間,至全臺任一鄉(鎮、市、區)公所或農會申報。另外,申報地一經選定且已申報者,當年度即不得變更申報鄉鎮。
農糧署表示,配合國內農友多元耕作特性,除公糧另有規定外,開放農友可自行規劃耕作期程,以符合「耕作起始日為114年各月1日、11日、16日或21日,結束日為各月10日、15日、20日或最後一日,且須為連續4個月以上」的耕作期間(例:2/1-5/31或3/16-7/15)申報1次耕作措施為原則,全年申報上限為2次;但不同耕作措施之耕作期間不得重疊,另生產環境維護措施每年限申報1次且不得跨年度,其餘措施之耕作期間得跨年度種植(例:9/16-翌年4/15)。不熟悉自選方式或已配合當地耕作習慣的農友免擔心,可參考縣市政府推薦「在地農友耕作模式」,各種經典耕作組合「套餐」任君挑選。
農糧署再次提醒農友,倘實際種植情形有異動、與原申報內容不符時,務必在原申報耕作期間開始之前,至原申報地辦理更正,耕作期間一旦開始,將無法受理變更申報。
農糧署表示,由於水稻生產過剩,為了維持水稻轉作雜糧的拉力,休耕獎勵金每公頃提高1萬元。其中「契作戰略作物」的非基改大(黑)豆、硬質玉米,調整前每公頃6萬元,調整後增至7萬元;小麥、蕎麥、胡麻、高粱等從4.5萬元,增至5.5萬元;毛豆、矮性菜豆從4萬元,增至5萬元;牧草及青割玉米從3.5萬元,增至4.5萬元;原料甘蔗、採種蔬菜(西瓜、青花菜、花椰菜)從3萬元,增至4萬元。
「地方特色作物」則是中央明定40項全國一體適用作物,地方得另加最多5項,每公頃從2.5萬元,增至3.5萬元。
「生產環境維護」包括種植綠肥、景觀作物,每公頃從4.5萬元,增至5.5萬元;以及翻耕、蓄水措施,每公頃從3.4萬元,增至4.4萬元。2024/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