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聞報業〈每日新聞、公義時報與宏亞新聞〉全球資訊網

【記者姚碩彥/台北】行政院長蘇貞昌今(5)日在行政院會聽取法務部「台灣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報告後表示,政府秉持人權立國的精神,提出台灣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囊括8大人權議題、154項行動方案,代表政府不僅願意承諾並自主履行國際人權公約的義務,更積極回應國際社會與民意反映的人權問題,讓台灣的人權標準不斷向上提升。本計畫除將力求對不利處境群體的平等與不歧視外,在氣候變遷、數位人權等新興人權議題,及民眾關注的強化生命權保障、居住正義等議題,也都提出具體行動與績效指標,蘇貞昌請各部會於該計畫核定後,確實執行各項行動,力求於所訂時程內,達成各關鍵績效指標。蘇貞昌強調,政府以聯合國9大人權公約為準則、國家人權行動計畫為綱領,藉由跨院、跨部會、跨公約協調整合,資源妥適分配,希望更精進落實各公約及人權業務,讓台灣對人權的保障,更為完善周延。

蘇貞昌表示,人權是普世價值,是每一個人民的基本權利,而人權的觀念,也隨著時代進步,不斷演進發展。自1948年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後,歷經50餘年,9大核心人權公約才逐步到位。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但基於對人權價值的堅持,政府仍自主承諾履行國際人權公約,一方面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也藉此讓世界看到台灣在人權上的努力與成績。

蘇貞昌指出,截至目前,政府在9大核心人權公約中,已將5部人權公約以制定施行法方式完成國內法化,其中包括「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兒童權利公約」(CRC)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並針對各人權公約提出國家報告,邀請國際人權專家來台審查,此一「自主承諾、在地審查」的台灣模式,在國際上也普遍獲得肯定。

蘇貞昌進一步表示,國際專家多次建議台灣應制定國家人權行動計畫,藉由訂立明確的目標、指標及基準,以落實公約義務。而今天政府秉持人權立國的精神,提出我國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這是台灣在人權發展上又一重要里程碑,代表台灣不僅願意承諾並自主履行國際人權公約的義務,更展現我國面對不足之處,願意檢討改善,積極回應國際社會與民意反映,解決需要處理的人權問題,讓台灣的人權標準不斷向上提升。

蘇貞昌特別感謝羅秉成及林萬億二位政務委員持續督導,由法務部擔任幕僚機關,綜整提出本次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本計畫囊括8大人權議題,提出154項行動方案,透過政府機關跨院跨部會、70多個民間團體、各界專家學者代表的多元參與,以及公開透明的程序制定,讓國家政策與人權價值得以調和、接軌。在相關議題方面,政府除將力求對不利處境群體的平等與不歧視外,如兒少、老年人、身心障礙者、原住民、移工與LGBTI等;在新興人權議題方面,如氣候變遷、數位人權及民眾關注的居住正義與強化生命權保障等面向,也都提出具體行動與績效指標,例如近期政府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防制數位科技對人權的侵害、致力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推出擴大租金補貼方案等,都是政策與人權相互結合的例證。此計畫核定後,請各部會確實執行各項行動,力求於所訂時程內,達成各關鍵績效指標。

蘇貞昌也感性地說,有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其中所指的「人」,除了「人情味」外,更重要的是「人權」。當年他擔任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時,只是一位年輕律師,站在軍事法庭上,為了民主自由及捍衛台灣的人權而辯護,當時在戒嚴時期大逮捕後的肅殺氛圍下,大家都承受莫大壓力,但為讓台灣更往前邁進,我們選擇站出來,這是他對人權的堅持,對這片土地的感情,也是對這個國家理想的憧憬。

蘇貞昌強調,正因他如此堅持,2020年6月政府首次以行政院具名提出「兩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同年12月於行政院會中通過首部「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並於兩週前(4月21日)的行政院會中通過首部「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他也隨即於4月22日核定行政院成立「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再加上今日院會通過的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這些都是政府展現決心,讓人權成為行動的具體表現。

蘇貞昌表示,政府以聯合國9大人權公約為準則、國家人權行動計畫為綱領,推動各項獨立的人權行動計畫,層次分明,群策群力,並藉由跨院、跨部會、跨公約協調整合,資源妥適分配,希望更精進落實各公約及人權業務,讓台灣對人權的保障,更為完善周延。鑑於兩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將於下週一(5月9日至13日)展開,為確保國際審查委員與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得以充分溝通及交流,完成該國家報告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政府排除困難,爭取仍以實體會議方式進行審查,也請各有關部會做好充分準備,讓審查委員能獲取完整資訊,瞭解台灣近年來在人權方面的各項努力,請大家一起加油。2022/05/0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