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2016年的總統大選,由於中國國民黨瀕臨崩解,大咖的政治人物怯戰,導致洪秀柱出面「拋磚引玉」,後來又出現「換柱」的鬧劇。面對2020年的總統大選就不一樣,因為民進黨執政失敗,失去主流民意,造成中國國民黨出現很多太陽,各個都在算計,訂定對自己最有利的初選方式,經過各派系的鬥爭與協商,好不容易訂出七分民調,三分黨員投票的初選制度。
有了初選制度,依循制度產生總統候選人就算圓滿,不過有人認定若是依循初選制度,韓國瑜過不了關,因而強烈主張徵召韓國瑜參選。對於民主國家而言,這是相當落伍的思考模式;若是制度不佳,就應該改變制度;訂定了制度,就要依循制度執行,怎麼會有徵召的想法?之所以會有這種主張,是認定應該推韓國瑜參選總統。
民主社會人人都平等,因而訂定制度取才,若突破制度出線,就存在人格不平等的思想,也就是有人被神格化,在其信徒的眼光中,被神格化的人永遠是對的,其信徒不能有意見。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信徒要絕對服從,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形成「主人」與「奴才」的關係。
中國在滿清政府年代,滿洲人對皇帝都自稱「奴才」,因為皇帝是國家主人,能主宰人民的命運,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對於奴才來說,主人永遠是對的;漢人雖然自稱「臣」,事實上比滿洲人更像「奴才」。亞洲非滿洲人地區的人,雖然沒有自稱「奴才」的風氣,但也扮演「奴才」的角色,也一樣認定皇帝永遠是對的,人民永遠是皇帝的「奴才」。
政治民主化從歐洲開始,逐漸傳向全世界,當然包括台灣。民主政治最大的改變就是人民才是國家主人,國家元首或其他官員,只不過是國家主人聘請的公僕而已。問題是國家主人太多,要聘請哪些公僕各有不同的意見,因而要依循民主程序訂定制度;國家有國家的制度,政黨也如此。
存在奴才思想的亞洲(當然包括台灣),雖然進入民主社會,但還有很多人不能適應;以前有皇帝當自己的主人,現在已沒有皇帝,還是會想法塑造主人,好讓自己扮演奴才,因而流行造神運動,將所造的神當作主人,自己好扮演奴才的角色。這種造神風氣藍綠都有,其特色就是將所造出來的神當作主人,自己扮演奴才,除了認定主人永遠都是對的之外,還認定主人是萬能的,大家需要依賴主人。
歐洲的民主思想較為成熟,一般人會認定自己就是國家的主人,政府官員只不過是國家主人聘用的人而已,做得好就繼續留用,做不好就換人,沒有政治人物被神格化的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邱吉爾對國家的貢獻相當大,若在台灣,必定被神格化,可是英國人並不如此,在歐戰結束後,邱吉爾的政黨就下野。
由於面臨世界大戰,英國在居住及疾病方面都出現問題;它也不是執政黨之錯,可是英國人要執政者負責,況且英國人也認定歐戰已結束,英國沒有理由繼續參與亞洲戰爭。英國人並沒有將邱吉爾神格化,他只不過是國家主人所聘用的人而已,國家主人可以繼續聘用他,也可以請他走路。邱吉爾也認定,對政治人物無情是偉大民族的表現。
台灣有不少人不能適應民主社會,沒有將自己當作國家的主人,因而積極造神,並且將所造出來的神當作主人,自己則扮演奴才的角色,因而,不管是在藍綠陣營,若是看到奴才,其實也不必感到驚訝。2019/03/12(作者:陳茂雄/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本文同時登載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