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聞報業〈每日新聞、公義時報與宏亞新聞〉全球資訊網

【記者翁文進/高雄】位在省道台一線高楠公路,跨越後勁溪的楠梓、仁武竹仔門橋,是高雄地區南來北往車輛通行重要幹道,原橋長度僅34.9公尺、因後勁溪通洪排水需求,改建為64公尺之橋梁,工程總經費約2億4,629萬元。工程自102年4月開工,在施工團隊日以繼夜努力下,於今年農曆年前的明〈17〉日完成橋梁新建及開放通行。

原竹仔門橋興建於民國78年間,因通洪斷面不足,易造成後勁溪排洪瓶頸,導致地方淹水情況,縣市合併後,在地方鄉親及民意的殷切期盼下,市長陳菊特別要求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辦理「楠梓仁武竹仔門橋改建工程」,並依據「後勁溪整治計畫」增加橋梁跨距,不僅可增加後勁溪在該瓶頸段的通洪斷面,改善上游仁武工業區易淹水情況,也可提昇用路人通行安全。

竹仔門橋改建因車流頻繁、管線複雜,為避免因橋梁工程施工影響民眾車輛通行順暢。特別將施工分三個階段執行及佈設交通維持措施,第一階段先行施作橋梁兩側機慢車道處,同時辦理機慢車道及人行道區管線臨時遷改及交通改道措施;第二階段施作橋梁快車道處,同時辦理快車道區管線臨時遷改及交通改道措施;第三階段進行分隔島及防汛道路順接工程。施工順序複雜且界面繁多,需因此辦理遷改管線單位多達14家,而且還需協調安排各管線單位依施工順序,在不影響民生及工業區需求情況下,依序辦理管線遷改及附掛作業,終在施工團隊全年無休趕工下,新建橋梁路面已完成並先行開放通行,後續仍積極辦理護岸銜接及箱涵改善工項,以利在汛期來臨前提供更好的排水通洪功能。2015/02/16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