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聞報業〈每日新聞、公義時報與宏亞新聞〉全球資訊網

~一樣沒有特殊意義的聲音,心存善念的人會覺得是天籟之音,心存惡念的人則認定是魔音~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進口外配」說引發軒然大波,對柯P不滿的人藉機發難,指責柯P將女人物化,逼得柯P公開道歉。只是有網友發現,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在「迎接外籍配偶營造多元台灣」一文中也寫著「從東南亞『進口』外籍配偶」,認為政府機關同樣用「進口」字眼,為何沒有人指責衛福部的錯誤?網友認為大家不應該出現雙重標準,只放大檢視柯文哲的發言。

事實上「進口」二字到處都會出現,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一篇獲得客委會獎助的碩士論文也寫道:「現在卻是從東南亞『進口』新移民女性」,也沒有人指責該篇獲獎的論文有問題,因而有網友認為「柯文哲得罪財團,那些爪牙拚命找可以擴大曲解的語病,根本就是現代文字獄」!顯然的,若是柯文哲不當台北市長,以柯醫師的身份說出「進口外配」,應該沒有人會有意見。

這也很奇怪,為何「進口」的都是物品?不能「進口人才」嗎?若是台灣要發展科技,從國外聘請數位超級大師,是否可以說某大學「進口數位超級大師」?難道這也將重要學者「物化」?所有人或物,都可分為本地及外來的,外來的當然可以稱為「進口」,若是本地的人才支援外國,當然也可以稱為「出口」,為何只有物品才能夠「進口」或「出口」?事實上將女性「物化」的不是柯文哲,而是那些指責柯文哲的人。柯文哲心中完全沒有對女性不敬,反而是那些指責柯文哲的人有了歪念頭。

各級政府為了尊重議員(包括立委),議會大廳的設計往往議員的位置較高,備詢官員的位置較低,以示對議員的尊重。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有一位女議員詢問陳水扁,「你比較大或我比較大」?陳水扁為了尊重對方,表示議員的地位比市長崇高,因而回答「你在上面我在下面,已經很清楚誰比較大」,這一句話竟然引起軒然大波,有女政客藉機討伐陳水扁,說他開黃腔,佔女議員的便宜。

這也很奇怪,談到「上」及「下」,就牽涉到「性」,這種邏輯未免太離譜,此說若成立,文字或語言就應該取消「上」及「下」二字才對。事實上陳水扁說的是位置的上下,倒是抨擊陳水扁的人心中存有邪念,才會聯想到「性」的問題。存在善心的人就有善念,邪惡的人當然就有邪念。

一位老師拿一張圖畫當教材,圖上畫的是一位媽媽手中拿一塊餅,一位小孩在旁邊哭。老師要學生解讀那一張圖,富家子弟認為小孩已經吃不下,但媽媽逼他吃,所以會哭;貧窮學生則認為小孩想吃那一塊餅,媽媽不准才哭。顯然的,學生的解讀就是他心裡所想的。

柯P心中坦蕩蕩,提到「進口」時,心中想的只是「本地」與「外來」的區隔,完全沒有牽涉「物化」的問題,倒是圍剿柯P的人存有邪念,聽到的都是邪惡的聲音,才會有「物化」的解讀。2015/03/12(作者 陳茂雄 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本文同時登載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