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之爭,有四位投入選戰,依循參選人的論述與立場觀之,張亞中無疑是被外界認為最為「親中」的人選,其不諱言追求統一的立場,也與當前台灣主流的「拒中」氛圍格格不入。張亞中表示,他若當上黨主席,要掃除黨內李登輝的政治餘韻,在歷史文化上捍衛中華史觀,檢討教改政策,並率領各界人士前往對岸與北京政權進行協商,將協商結果帶回台灣交由黨員投票,通過後版本便成為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政見,在二0二四年與民進黨進行和平或戰爭的對決。
中共政權消滅中華民國的態度極為堅定,台灣任何政黨不可能在捍衛中華民國的條件下與北京政權和解,所以張亞中一方面說要捍衛中華民國,一方面與北京政權和解的主張會被主流民意掃入垃圾桶。站在綠營的立場,則期待張亞中能入主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若是依他的政治觀點推展,二0二四年的大選,民進黨會打得很輕鬆。
有一件事令朱立倫及江啟臣很尷尬: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政見發表會結束,中天新聞與TVBS等媒體針對「誰表現最佳」進行即時網路民調,結果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在四名參選人當中脫穎而出,獲得過半、甚至超過7成支持度,力壓朱立倫、江啟臣等黨內大老,成為當前中國國民黨最熱門的黑馬。對此,江啟臣冷回應,網路民調參考就好;朱立倫也以可能是綠營灌票的結果微微嘲諷。
綠營當然希望中國國民黨由張亞中當家,促使政壇形成本土與外來勢力對決,如此綠營可以很輕鬆的投入選戰。蔣政權時代,雖然也有黨外勢力與中國國民黨對抗,但勢力相當小,因為那時候多數台灣人認同自己就是中國人,因而接受中國法統的主導;但由於台灣人與中國人不平等,造成台灣人逐漸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政治民主化之後,各族群平等參政,可是很多中國法統勢力抗拒政治民主化,由反共的立場轉向親共,更讓很多台灣人認定自己絕不是中國人。
李登輝促使獨裁的中國法統政權轉型為民主的台灣本土政權,其特色是不分族群,人人平等參政;中國法統勢力群起抗拒,最初組成新國民黨連線,最後成立新黨,群起對抗李登輝,真正的原因是抗拒政權本土化。當時中國法統勢力並沒有那股份量扳倒李登輝,現在力量更小,因為他們告訴台灣人說要捍衛中華民國,卻擁抱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敵人,選民認定他們是詐騙集團。
綠營民眾固然希望張亞中主掌中國國民黨,但他們不會像朱立倫那麼聰明刻意誤導敵對陣營;一般民眾的反應很直覺,對一個人的好惡都會直接表達,不會刻意表達相反的意見,也就是不喜歡張亞中的民眾,在任何場合都會表示不喜歡,不會像政客一樣,表達違心之論;朱立倫認為綠營民眾刻意運作,他將一般民眾當作政治人物是很大的失誤。
網路民調張亞中的支持度超過七成,可是幾個候選人心裡有數,認定張亞中不可能當選。媒體界也真奇怪,內行人刻意做外行事,居心叵測。做民調的基本條有二:第一,樣品要被動受訪,不可主動提意見; 第二,樣品要隨機取樣,不能落在特定族群。網路民調違反民調的基本原則,根本就不是民調,其數據可以丟到垃圾桶。2021/09/08(作者:陳茂雄/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本文同時登載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