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國華/台北】蔡英文總統接受《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邀請撰寫專文,以「台灣力爭民主之路—國際秩序變遷中的一股良善力量」為題,分享永不放棄、堅持民主的台灣模式,並強調儘管世界形勢艱鉅,台灣從未迴避挑戰,我們已經準備好成為全球良善的力量,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與能力相符的角色。
《外交事務》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所發行的雙月刊,也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事務暨外交政策期刊,針對全球重要事件提出重要概念、分析、論證之首選國際論壇。讀者多為美國政治菁英,不僅為美國決策圈人士必讀刊物,亦為全球國際關係相關領域人士重要資訊來源,影響力廣泛深遠。
蔡總統專文(中譯)內容為:
台灣力爭民主之路—國際秩序變遷中的一股良善力量
台灣的故事是一部堅韌不屈的奮鬥史,即使生存不斷面臨挑戰,仍矢志維護民主、進步價值,我們的成功是堅定實踐以良善治理和透明度為內涵的民主而獲得的成果。
台灣的故事不只述說我們維護民主的生活方式,也表達我們勇於承擔維護區域與世界穩定的責任。2,350萬台灣人民的努力和勇氣,使得我們成功地在國際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經歷疫情之後,現在,威權體制更深信他們的治理模式比起民主制度更符合21世紀的需求,這也引發意識形態的角力,而台灣就處在這體制角力的要衝,有蓬勃民主和受西方影響的台灣,同時也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及亞洲傳統的形塑,其屹立不搖和持續繁榮,牴觸了中共的論調,也阻礙了中共稱霸區域的野心。
台灣的永不放棄,以及對民主的堅持,雖然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仍跨越阻礙,矢志做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我們的努力,終於激發其他國家重新評估,這個處於新的意識形態衝突前線的台灣所擁有的自由民主國家價值。隨著各國逐漸認清中共構成的威脅,也應了解與台灣合作的價值,並謹記,若台灣淪陷,將是區域和平及民主聯盟體系的災難,也意味著,在當今全球價值競賽中,威權主義較民主主義占上風。
印太區域的未來
印太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與21世紀的進程發展息息相關。印太區域的興起,在貿易、製造、研究和教育等各領域,提供許多機會,但也伴隨新的緊張情勢和體制的矛盾,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對國際安全和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更強勢、自滿的威權主義興起,引發這些緊張局勢,並挑戰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自由民主秩序所界定的國際關係。
北京當局從未放棄對台的野心,中國軍事支出持續二位數的成長,在台海及周邊海域軍事擴張,北京當局這樣日漸強勢的姿態已取代其對和平解決爭端的承諾。2020年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機艦在台海的活動明顯增多,幾乎天天侵入台灣南部的防空識別區,偶爾還會越過台海中線—貫穿台灣海峽中部,從日本周邊島嶼的東北方向,向西南延伸到香港。
儘管情勢令人擔憂,台灣人民依然向全世界宣告,民主不容妥協。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幾乎天天侵擾的情況下,台灣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始終如一:「遇到壓迫不屈服,得到國際支持也不冒進」。也就是說,維護區域安全仍將是台灣整體政策的要務。就如2016年以來我們政府所一再重申,只要在對等、不設政治前提的原則下,我們將持續以開放態度與北京當局展開對話。同時,台灣也投入必要資源,強化對北京當局的了解,以減少誤解和誤判的可能性,並有助於做出更精確的兩岸決策。我們期待能清楚瞭解外在環境的威脅及機會,以迎接挑戰。
同時,台灣也致力與區域間的行為者合作,確保區域穩定。今年3月,台灣與美國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此工作小組將促進美國海岸巡防隊及台灣海巡署雙方溝通並分享資訊,也將針對共同目標深化合作,例如保護海洋資源、打擊「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業活動等。我們希望以此模式擴展與其他印太區域夥伴的非軍事合作。
台灣已進行一系列軍隊現代化和組織改造,以妥善因應現在和未來的挑戰。除了戰鬥機等傳統戰力,台灣也大量投資在不對稱戰力,包括移動式陸基反艦飛彈,並將於 2022 年成立「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此項軍事改革將確保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後備戰力,能成為正規軍隊可靠的後援。這些行動都是為了提升台灣的自主整備度,展現台灣願意承擔責任的態度,我們不會將安全夥伴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
台灣對區域安全的貢獻不止如此。我們也致力與周邊國家合作,防止東海、南海及台灣海峽爆發軍事衝突。台灣位處由日本北方至婆羅洲的第一島鏈,這條海上防線一旦遭武力破壞,將衝擊國際貿易,破壞整個西太平洋的穩定。台灣失守將不只是台灣人民的浩劫,也將瓦解70多年來得以維持和平、卓越經濟發展的安全架構。
台灣不求軍事對抗,希望與周邊國家在和平、穩定、可預測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但是,如果我們的民主和生活方式遭受威脅,台灣必將竭盡全力捍衛自己。
台灣模式
台灣的歷史是在充滿艱辛中締造成就,而創造這段歷史的人是台灣人民。過去數十年來,我們克服逆境與國際孤立,成為現代政治史上民主轉型最成功的範例之一。關鍵就在於台灣人民富有耐心、機智與務實,且永不放棄。我們領會微妙的區域權力平衡,也知道需要尋求支持,明白務實合作勝過高調冒險,以及願意伸出援手勝過企圖挑釁或將制度強加於他人。
台灣人民並非在所有事情上都能達成共識,但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形成集體認同。台灣人透過與世界各地的交流,內化各種價值,融合本地傳統,創造自由進步秩序,並形成台灣人的特質。
這份認同的關鍵就是台灣人民在歷經數十年的威權統治後,努力爭取民主,並選擇擁抱民主,台灣的民主不走回頭路。民主或許不完美,但已成為台灣人民認同中不容妥協的一部分,這份堅定讓台灣挺過21世紀的挑戰,也築成一道防火牆,防止內外勢力試圖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體制。
台灣人民選擇擁抱民主,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堅信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民透過民主的方式共同決定。儘管人民對於台灣的未來想法不一,但是我們團結一致,堅守民主、價值和制度,共同對抗想要破壞我們的認同、改變我們珍愛生活方式的外部勢力。大多數的台灣人民認為民主是最佳的治理形式,都願意竭盡所能捍衛民主。對我們理念的挑戰接踵而來,但無疑的是,一旦台灣的生存受到威脅,台灣人民就會奮起守護。
公民社會一直在台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黨外運動推動解嚴,促進台灣民主化;甚至在成功解嚴之後,繼續積極有效的制衡政府力量。今日,台灣公民社會在國家治理所發揮的功能,在區域內是無與倫比的,這也展現出民選官員與能透過選舉影響政策的選民之間的信任。
我們的公民社會也是提升台灣國際地位不可或缺的力量。儘管台灣被聯合國及多數國際組織拒於門外可能導致孤立,但這反而激發台灣人民源源不絕的創造力和能量,藉由中小企業、非政府組織到各種半官方團體等方式,與外界連結。台灣沒有因未獲多數國家正式承認而受挫,反而以創新思維,藉由非傳統的管道深化與世界的互動,來抗衡那些否定台灣存在的勢力。
簡言之,儘管數十年來被孤立,但台灣人民已經成功地在國際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讓我們蛻變為印太區域的經濟強國,也是發展最蓬勃的民主國家之一。
改變法則
儘管生存面臨艱鉅挑戰,台灣仍屹立不搖,並蓬勃發展成自由的民主體制,這對於國際關係的通行法則具有重要的意義。台灣努力在國際社會中扮演更有意義的角色之際,區域政治環境也不斷變化,更獨斷的行為野心勃勃要挑戰自由世界秩序,而其經濟和政治實力,已能將其野心付諸行動。隨著國際社會意識到威權體制的野心可能造成的衝擊,越來越多國家願意重新檢視長期以來與自由民主台灣交流的預設立場及自我設限。
台灣透過經濟實力、參與式民主,努力甚至已在許多方面,為影響全球的挑戰提供解方,這些挑戰包括氣候變遷、新興疾病、武器擴散、恐怖主義、人口販運和對供應鏈的威脅等等。從這次COVID-19疫情,可以看到世界是緊密相連的,地球上某個角落的疾病,在短短數月間就能引發全球大流行。很多時候,這種緊急事件的發生和擴散的速度,國家及現有國際組織力有未逮。為了因應未來的緊急事件,國際社會就應該更加包容,而不要拘泥於現行的架構。
雖然COVID-19疫情在2021年春升溫,台灣仍向世界證明,民主制度可以有效因應疫情,除善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網絡監測外,也會妥善使用收集到的資訊。此次疫情也讓台灣有機會和世界分享經驗,提供急需的醫療援助。長期被排拒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之外,台灣必須自行設法與國際夥伴合作溝通。雖然被聯合國及多邊國際組織排拒在外,卻強化了我們的韌性,激發我們以創新思維因應挑戰,處理各種危機。
雖然長期被冷落,台灣仍努力遵守國際規範,例如「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配合修改國內法規,自行制訂方案以因應日趨複雜的挑戰。台灣也積極與夥伴們努力合作,共同促進區域發展。2016年,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透過與南亞、東南亞及澳洲、紐西蘭等國家的經貿、投資夥伴關係、以及教育、民間、科技、醫療等交流合作,促進區域繁榮,並且透過企業界在這些夥伴國家進行投資,同時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及推動區域發展。
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的領導角色,以及高素質且全球化的勞動力,能在半導體、生技和再生能源等產業協助建立安全的全球供應鏈,這些產業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亟需國際合作。我們的半導體產業尤其重要,這面「矽盾」讓台灣得以保護大家,免於遭受威權政體激進破壞全球供應鏈的意圖。我們致力推動台灣成為新的區域「高階製造中心」,進一步強化我們在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的角色,並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除了生產電腦晶片外,台灣也在高精密製造、人工智能、5G應用、再生能源、生技等諸多領域蓬勃發展,有助建立更多元、更全面的供應鏈,可抗拒人為或其他方式的干擾。
台灣從教育、公共衛生和天然災害防治等各領域的專業能力中獲致額外的軟實力,而這些領域的專家和機構也在區域中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舉例來說,台灣的大學已準備好和區域內的其他大學合作發展華語語言訓練。我們的醫療機構與亞洲合作夥伴分享他們在醫療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專業。台灣也準備好與主要國家投資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提高效率,並鼓勵良善治理、透明和環保,另外,也和美國達成協議,強化在拉丁美洲及東南亞國家基礎設施融資、投資和市場開發的合作。簡言之,台灣可以成為區域及世界和平繁榮發展的關鍵力量。
民主價值
位處自由民主秩序與威權角力的最前線,台灣也在強化全球民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2003年,台灣成立區域內第一個致力推動民主倡議的非政府組織—「台灣民主基金會」,仿效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和英國「西敏寺民主基金會」,資助推動民主發展和人權的海內外非政府組織,並透過辦理參與式預算鼓勵民眾參與治理,及年度「亞洲民主青年領袖營」鼓勵青年參與推動民主。2019年,「台灣民主基金會」舉辦首屆區域宗教自由論壇,台灣也指派首任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
台灣在民主、性別平等、新聞自由、宗教自由的亮眼表現,使愈來愈多在亞洲處境日益艱難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來台設點。包括「無國界記者組織」 (RSF)、「國際民主協會」(NDI)、「國際共和研究所」 (IRI)、「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 (EVC) 和「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FNF),皆在台灣設立辦事處,以避開監視、騷擾和干預,繼續推動區域內重要工作。台灣竭誠歡迎有興趣在印太地區設點的國際機構前來,協助台灣成為促進民主社群利益的樞紐。
同時,「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是由台灣、美國等夥伴共同主持的平台,可和世界各國分享專業,促進執法、公衛、良善治理等領域的創造性合作。例如,GCTF 近期活動曾聚焦在媒體識讀及民主國家如何打擊假訊息,台灣對此議題有豐富的經驗。
過去5年以來,來自87個國家的2,300多位專家、官員參加了台灣的GCTF研討會。GCTF將持續擴大,成為台灣與美國等世界各國更廣泛合作的途徑。事實上,台美為達區域和平穩定,在諸多議題緊密合作,我們希望籍由成為美國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密切的政治經濟夥伴,承擔更多責任。
一股良善的力量
威權政權的威脅敲響了警鐘,讓民主國家擺脫自滿。儘管挑戰依然嚴峻,民主國家正努力捍衛其價值,重整僵化的體制,並重振符合國際社會利益的聯盟。
台灣的領土面積或許不大,但事實證明,台灣可在全球占有不容小覷的地位,並且對世界至關重要。台灣面對外來威脅,屹立不搖,並成為印太地區不可或缺的成員。台灣人民對民主的承諾前所未有的堅定;台灣人民深知,民主是永久且唯一的路。
過去兩年來,台灣的防疫表現,及對世界各國的援助與合作,再再展現台灣能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台灣為何重要。展望未來,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尤其是先進半導體生產,將繼續振興全球經濟。台灣在捍衛其民主生活方式的同時,亦展現其平衡與各國關係的能力,這將持續啟發區域內其他國家。
台灣從未迴避挑戰,儘管世界形勢艱鉅,但這為台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台灣應逐漸被民主國家視為是在維持與威權國家的經貿交往,及捍衛定義其社會的民主價值理念之間取得平衡的解方。雖然長期被冷落,台灣已經準備好成為全球一股良善的力量,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與其能力相符的角色。
蔡英文
中華民國(台灣)總統 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