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24 |
服務專線
問題諮詢,請撥打以上服務專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今天揭曉,由美國科學家貝齊格、莫納及德國學者赫爾共同獲得;理由是他們研發出比現有顯微鏡解析度更高的「超解析螢光顯微技術」,可以更深入探討細胞內活動狀況。他們3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480萬元)獎金。
貝齊格(Eric Betzig)1960年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1988年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是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科學家,也是該學院的研究帶頭人。
莫納(William E. Moerner)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應用物理系和化學系教授,他在1953年生於美國加州普利桑屯,1982年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
赫爾(Stefan W. Hell)現為德國哥廷根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中心主任,海德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的部門主任。1962年生於羅馬尼亞阿拉德,1990年獲得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學位。
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專家指出,現行的顯微鏡只能供科學家看到細胞的外型;不過超解析螢光顯微技術的發明,可以讓科學家看到細胞內單個分子的路徑,更深入的探討細胞內的活動狀況。
據指出,超解析螢光顯微技術的運作方式,是利用不同功率的螢光放射掃描目標物,然後再將多張不同映像程度的畫面合成一張完整的顯微放大圖,這項發明是超高精度顯微技術領域的一大突破。
這三位科學家的得獎,是因為赫爾在 2000年發展了STED顯微術,使用兩個激光束,一個激光束激發螢光分子發光,另一個把納米以外的螢光都屏蔽掉。這樣可以得到比過去的顯微限額更好的圖像;後來白齊格和莫納又奠定「單分子顯微術」理論,並於2006年把這種方法付諸實踐。
諾貝爾化學獎自1901年到2013年共發出105次獎項,其中63次一人獨得,女性得主有4位。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唯一一位得過兩次化學獎的得主,得獎年份分別為1958年及1980年;最年輕的得主是1935年的弗雷德里克‧居禮(Frédéric Joliot)也就是居禮夫人的丈夫;最老的得主則是約翰芬恩( John B. Fenn),2002年得獎時已經85歲了。2014/10/08
- .2014諾貝爾醫學獎 由挪威籍穆瑟夫婦等3位科學家共享
- .「新視野號」順利飛越冥王星 回傳觀測數據影像 為太空探險寫新頁
- .「自由之家全球自由度」報告出爐 台灣連續第10年名列自由國家
- .世銀最新統計 印尼成為東南亞唯一擠進全球10大經濟體國家
- .中共元老喬石91歲逝世 與蔣介石同宗同族 是陳布雷的外甥女婿
- .中國再製造「致死率100%」的新冠變異病毒 學界呼籲停止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