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24 |
服務專線
問題諮詢,請撥打以上服務專線。
六月二十三日到六月二十四日,台灣史僅見的合法罷工,在民進黨政府的迅速處理下,與華航空服員工會達成雙贏的共識,以一天左右的時間,便解消了上千名空服員的罷工行動。力挺罷工的群眾,莫不歡欣鼓舞,認為台灣的勞動意識已有所改變,前幾年關廠工人於台北車站肉身臥軌時,「最美麗的風景」:乘客一席「輾過去」的言論,似乎不再。然而若與早先的國定七天假議題相較,又彷彿不是那麼一回事。為何在時序上極為接近的兩起勞動事件,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這首先要從兩起事件中的主要角色與議題談起。在國定七天假議題中,主要角色有勞團、民進黨立院黨團、民進黨政府、國民黨政府、資方代表;華航罷工議題,主要角色則有民進黨政府、華航資方、勞團。勞團跟資方在這兩起事件都有一個主要目標:爭取社會輿論支持或不支持。
就國定七天假議題而言,資方透過對行政部門施壓與媒體放話,以恐嚇方式讓社會認為,民進黨如果恢復國民黨欲取消的七天假,將會使整個社會面臨經濟衰退的後果,進而不支持勞團;勞團則試圖訴諸佔社會多數的勞動者意識,以爭回七天假喚起後者的支持。但是效果並不如預期,原因如下:
一、勞團訴求與民進黨基調不同。民進黨希望在全面落實週休二日且有配套的前提下,讓勞工跟公務員的放假標準一致,至少做到法制上的公平;勞團則認為就實務而言,所謂配套將難以推動,導致實質上勞工只有假的週休二日,失去真的七天假期。
二、七天「政治性」假期。引發爭議的七天假,包含蔣介石誕辰紀念日等充滿威權色彩的節日,對於堅持台灣主體性的群眾而言,寧可不放,取消最好;然而勞團並不在乎假期的政治性,僅在意放假的具體效果。就這點而言,同為勞動者內部便有矛盾。縱使國民黨為了資方而取消這七天假,反而獲得部分綠營群眾的支持這點有荒謬,但勞團並未能提出足夠爭取這類群眾支持的論述。
三、社會大多數勞動者清楚認知,許多假看得到放不到,問題就出在政府沒有落實制度,讓資方肆無忌憚的壓榨勞方,從一開始就對於這七天假能否取回興趣缺缺,影響運動能量的凝聚與擴散。諷刺的是,同樣是出於實務理由,讓勞團在意的「真的放假」,也陷入他們在第一點批判民進黨立場的困境。
至於華航罷工事件,同樣經過一段時期的醞釀,卻能迅速激發出社會的反應,主要原因如下:
一、社會溝通明確。相較於國定七天假的法律與實務論述,空服員工會以「飛安」、「勞動條件」等易於體會的角度切入,帶出勞基法八十四條之一的問題,進而喚起有相同境況的勞動者共鳴,成為空服員工會七大訴求中最主要的宣傳。
二、善用自身優勢吸引媒體。相較於國定七天假的抽象,「空服員」本身就是能夠吸引媒體目光的職業,因此透過媒體的花邊式報導,讓較冷漠的群眾,也會透過「看正妹帥哥」的主要目的外,順便了解罷工訴求,甚至產生「挺正妹帥哥」的效應。
三、敵人形象明確。華航高層充滿國民黨系統,除了確立「弱勢受壓迫顏值高空服員」與「腦滿腸肥為富不仁資本家」的二極對立,同時也符合民進黨政府欲清理國營事業中國民黨系統的目的。在這個意義上,趁著社會輿論幾乎一面倒支持空服員罷工、譴責華航高層的同時,民進黨地方與中央首長接力相挺、明快處理,不但獲得民眾好評,也可以說是無須引發另一場政治鬥爭,就完成了上述目的。無巧不成書的是,國民黨立委日前提出的鬆綁勞基法八十四條之一提案,讓洪秀柱以降到現場關心的國民黨人,全變成了口是心非的小丑,百口莫辯。
綜合以上兩個案例,不難發現社會運動的成與敗、快與慢、順利與困難,實則與兩個要件緊密相依:社會支持聲量與政治上的暫時結盟條件。前者決定自己有多少籌碼,可以跟政治上的臨時盟友喊價,以達成後者。如果雙方目標一致,那麼事情處理將相當明快;反之,則會進入一段時間的抗戰期。2016/07/05(作者:寫手札的小葛/轉自《極光電子報》)
- . 當「被出賣的台灣」擲向「出賣台灣的人」--對抗爭者的共鳴及思索 2014/10/03
- .2014選舉是台獨力量的成果檢驗 2014/11/18
- .2018年看未來台灣的兩黨或多黨制 2017/06/07
- .2月14日罷免蔡正元「不得宣傳」? 2015/01/24
- .U形線,一直都是地緣利益線 2016/08/04
- .「三百兩銀子」的困擾 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