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24 |
服務專線
問題諮詢,請撥打以上服務專線。
11月29日選舉結果所伴生的政治效應漣漪,正逐漸擴大當中。其中最出乎意料的,莫過於憲政改革議題的浮出檯面。敗選的中國國民黨,在面臨極有可能失去2016年中央執政權之危機時,欲參選黨主席的朱立倫乃拋出將現行偏向雙首長制的中央政府體制,修改為內閣制。而在野的民進黨與台聯,也有幾位立委不明就裡的配合國民黨立委召開修憲記者會,期望立法院能成立修憲委員會以開始準備修憲。且並主張「應改為內閣制以貼近民意,並解決總統有權無責的憲政困境」。
對於此等由朝野突如其來、默契十足合作演出的修憲大戲,卻令筆者無法忍受。僅以此文提出幾項觀點或質疑與讀者一同思考。首先,綜合觀察各大媒體至今所披露的報導,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論朝野,均贊同修憲,且除少部分持反對意見或保持緘默者外,其餘均異口同聲主張應朝內閣制修改。姑且不論總統制、雙首長制以及內閣制的優劣,對於此等修憲主張,我們或可說不論朝野均支持以這部制定於67年前,且以當時之中國政治、社會、經濟等發展脈絡為其規範對象的憲法,繼續作為規範未來台灣政治權力,國家發展,乃至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之規範依據。也因此,可以悲觀的說,這次修憲將不會對於這部憲法諸多荒謬、不合實際政治現況的規定條文,諸如以統一作為國家目標,以及西藏、蒙古仍為其所規範的領土等進行修改,更別說刪除。
令筆者無法理解的是,前述主張修憲的立委諸公們認為內閣制較貼近民意。先不論他們是如何感應到這種民意,從這部憲法開始在台灣實施以來(先且不論其正當性),實際政治運作從未有過真正體現內閣制的精神與運作方式,不論是過去戒嚴時期,乃至於90年代以後的民主化過程,均是如此。在此等情況下,這種內閣制共識又是如何產生?很難不令人聯想不過是充滿政治算計的權謀罷了。再者,於傳統內閣制之政治體制中,其特色主要為行政權係依附於立法權而生。在行政權依附於立法權之情況下,當單一政黨於國會中取得過半,甚至更多之席次時,其同時亦取得全面執政之優勢。此時,在野政黨將可能無法採行任何有效的監督與抗衡措施,部分內閣制國家至多僅能透由雙國會的制衡機制,而在立法或議案議決的程序上進行些許的權力對抗。
就台灣現況而言,試想,若未先清算與解決國民黨黨產問題,以及推行各類轉型正義,同時亦未對於現行不公之選舉區域劃分以及選制進行改革,仍舊延續現行選舉區域劃分所造成票票不等值的情形,則可以預見台灣未來在此等制度設計下,立法權及行政權極有可能將長期均同時由國民黨所掌控,甚或完全壟斷。即便在內閣制中,國會議員得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的監督制衡機制,但試問,當國民黨仍擁有龐大黨產,一切轉型正義仍原地踏步時,國民黨黨籍立委真敢對於其黨籍內閣提出或支持不信任案以為監督制衡?若答案為否,則朝內閣制的修正方向,極可能使過去一黨獨大,甚至是一黨專政的情形再次重演。
其實台灣政治運作與發展最為迫切的,並非在於內閣制或總統制,甚或雙首長制的維持或選擇,毋寧是轉型正義的推行與落實,以及後繼應思索如何讓中央政府在制度設計上得以權責相符,並克服憲法與政治實際現況出現極大落差,而導致諸多無解的政治問題等情況。就筆者觀點,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優先透過立法以清算及解決不當黨產,同時刪除現行集會遊行法、刑法等與民主、言論自由相違背的條文規定。當然,筆者並非否定憲政改革的重要性。但與其爭論如何修憲,不如重新制定一部以台灣為本位出發的新憲法。與其推行內閣制,不如將現行已為台灣人民所習以為常,且符合政治現狀的(半)總統制完整地改為總統制,並加強人民或國會對於民選總統的監督與制衡地位。而除了政府體制的變更之外,筆者更胡思亂想地期盼能透由重新制憲而讓台灣國家正常化,並徹底檢視與思索過去七次修憲時從未觸碰與擴增的人民基本權利保障規定。當然,轉型正義工程及民主防衛等機制,乃至於政黨的定位等等,也是筆者殷殷期盼能直接由新憲法所明定。可惜,從國、民兩黨及諸多政治人物的談話,筆者所期盼的制憲夢,確定將會再次落空。2014/12/20〈本文作者 南國遊子 /轉自《極光電子報》〉
- . 當「被出賣的台灣」擲向「出賣台灣的人」--對抗爭者的共鳴及思索 2014/10/03
- .2014選舉是台獨力量的成果檢驗 2014/11/18
- .2018年看未來台灣的兩黨或多黨制 2017/06/07
- .2月14日罷免蔡正元「不得宣傳」? 2015/01/24
- .U形線,一直都是地緣利益線 2016/08/04
- .「三百兩銀子」的困擾 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