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24 |
服務專線
問題諮詢,請撥打以上服務專線。
林女士,55歲,自述無慢性病史,因為幾個月來有頭暈的症狀,因此在外院接受抽血檢查,發現有貧血的現象,追蹤數次後發現貧血越來越嚴重,因此轉診來本院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檢查;病史訊問後發現林女士在這段時間常有下背痛等症狀,抽血檢查結果除了貧血外,還發現腎功能指數及鈣離子過高之電解質異常,因此安排住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檢查發現,林女士的免疫球蛋白數值有明顯升高,且X光發現骨頭有多處蝕骨性病灶,醫師安排林女士接受骨髓檢查,骨髓抹片檢查發現病人骨髓腔中充滿了異常的漿細胞,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林女士開始接受數種合併標靶藥的組合治療,數個療程後,疾病獲得控制,腎功能異常以及貧血都明顯改善,於是進行自體幹細胞收集及移植。治療至今已經超過3年,疾病無復發的跡象。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種源自骨髓漿細胞的血液惡性腫瘤,在血液惡性疾病的發生率佔第三位,好發於年紀較大的族群。台灣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與2、30年前相比,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率上升了4倍之多。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十分多樣化且可能同時影響許多器官,例如癌化的漿細胞大量製造免疫球蛋白,使血液過度粘稠,會造成頭暈、視力模糊及血液不易凝固等症狀;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沉積在腎臟,造成病人腎臟衰竭;大量增生的漿細胞會影響骨髓造血功能造成貧血。
此外,癌化的漿細胞會與蝕骨細胞作用造成骨骼侵蝕及骨質流失。因此,骨髓瘤病人常有貧血、高血鈣、骨頭疼痛,甚至病理性骨折。因多發性骨髓瘤會呈現多個不同系統及器官的症狀,臨床症狀十分多樣,因此增加診斷上的難度,甚至延誤診斷及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在最近幾年因有標靶藥物的問世,在治療上有長足的進步;另一個治療方式就是利用病人自體的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來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許多國外大型的臨床試驗顯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比傳統的化學治療達到更好的反應率及存活率。因此,若是年齡或是身體狀況許可,應盡可能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加強疾病的控制。2015/07/31〈本文作者卓士峯/高醫血液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 . 106年重陽節「幸福久久 樂活三民」敬老活動 10/14起3梯次登場
- . 107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講習會3/28開始報名 歡迎踴躍參加!
- . 「青春105 與台南共舞 」系列活動 讓青少年暑假發展興趣遠離毒害
- . 尋找畢書盡 打卡反毒抽限量公仔! 活動期間自6月1日至6月25日止
- . 讓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多元化 衛福部擬修法 並准兩項免疫抗癌新藥上市
- . 陳菊陪蔡英文搭乘輕軌、聽取捷運黃線簡報 感謝支持區域發展平衡